2025年09月16日08:28 來源: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任弼時幼年家貧,生活十分艱苦,他念中學的費用,靠他的未婚妻陳琮英做工掙來的錢補助。他從小就懂得了勞動人民的疾苦,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。在小學的作文裡即寫到要“合群”“愛群”。十六歲時,他把建立同天共樂的“大福家世界”,當作自己人生的責任。
他有一句名言:“餓肚子餓不掉為群眾服務這顆心。”他的秘書師哲回憶:“無論弼時走到哪裡,總是要做調查、了解情況,傾聽群眾的呼聲,注意他們的疾苦,設法替他們排除困難。這已成為他的習慣。”習仲勛同志回憶他:“他在領導大生產運動時,曾找領導運鹽的鄉村干部談話,搜集、整理材料,解決如何組織延安附近群眾,去三邊運鹽,能獲得利潤的問題。這樣類似的事情,實在是很多很多的。”一直到他去世的兩個禮拜前,在與通縣一個村的支部書記談話時,他還為那個支部書記想了很多生產度荒的辦法。
“損害群眾利益是我們的恥辱。”任弼時心裡時刻想著群眾的利益。他特別注意群眾的疾苦、意見和要求,在任何問題上都不能損害群眾利益。他反復教育干部戰士,要處處關心和愛護群眾,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。紅軍長征中,部隊來到一個小山村宿營,當地的老百姓由於受了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,都跑到山裡去了。一個戰士在做飯時,不小心失火燒了老百姓幾棟茅屋。任弼時知道后,立即派人到山裡去找老百姓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。但由於老百姓不了解紅軍,沒有出來。任弼時便把政治部的同志找來,叫他們寫一封表示歉意的信,然后用紅布包了五百塊光洋的賠償費,連同信一起放在村口的一棵大樹底下。
1934年11月,任弼時和賀龍領導紅二、六軍團發動湘西攻勢,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。湘鄂兩省國民黨軍八十六個團,分成六路向湘鄂川黔蘇區進行大規模圍剿。省委書記、省軍區政委任弼時在黨的活動分子會上進行緊急動員。他指出,擺在黨面前最基本的戰斗任務,就是以爭取決戰勝利為一切工作的重心,去動員、組織、武裝廣大工農群眾,在滿足群眾要求的基礎上發揚群眾積極性,造成群眾一切為著戰爭的熱潮。
黨員到各鄉各村各屋坊中去做廣泛的宣傳鼓動工作,組織群眾收集糧食,廣泛發展游擊戰爭,領導游擊隊消滅地主武裝。就這樣,通過發動和組織一場黨領導的人民戰爭,在極短促的時間內,粉碎了敵人的六路圍攻,保衛了新開辟的蘇維埃,推動了全國革命的浪潮。
(摘編自紅網 唐晴雨/文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